杨浦区非遗工作情况介绍

时间: 2014/05/21 00:00:00

杨浦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几年来的辛勤努力,普查、搜集、申报、宣传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杨浦区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2007年4月,区政府正式向社会公布了首批14个区级保护项目,并成功申报“上海港码头号子”、“江南丝竹”、“上海花样经”3个项目为上海市级保护项目。2008年,我区与浦东新区联合申报“上海港码头号子”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作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区负有与其他地区联合保护的责任。2011年初,杨浦区政府确定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认定了12位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其中两位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目前,杨浦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上海港码头号子)、市级非遗项目6项(江南丝竹、建筑微雕、上海花样经、棕榈叶编织、绵拳、上海工人大锣鼓)和区级项目1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位、区级传承人19位;非遗保护单位14家,区级非遗传承基地2家,传承人工作室4家。目前,“绵拳”和“建筑微雕”正在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主要亮点:

一、举办长江流域民歌号子交流展演

2011年6月3日,杨浦区首次组织举办长江流域民歌号子展演活动,来自江苏、浙江、重庆、湖北、湖南、安徽等6个省市的号子表演队伍带来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号子表演节目。各省市代表及专家围绕“民歌号子的传承与保护”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此次交流活动得到了相关省市专家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的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

2012年3月6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公布了杨浦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命名了15所非遗进校园试点学校,共有23所学校负责人参与此次启动仪式。出席活动的区领导及市文广局非遗处的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推动“非遗高校行”

2012年6月初,区文化局与四平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上海财经大学团委,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了“非遗高校行”——上海大学生江南丝竹交流展演,邀请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江南丝竹民乐团队参与此次交流,借助高校云集的区位优势,利用大学招收民乐特长生的政策优势,依托上海财大副教授阮弘女士作为已故江南丝竹国家级传承人周惠先生亲传弟子的人才优势,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向高校拓展,打造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特色亮点。

2013年6月3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第二届“非遗高校行”上海大学生江南丝竹交流展演活动,同时展出我区非遗项目,扩大社会影响。区文化局撰写的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社区与高校文化互动提供新的切入点”获得杨浦区“区校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四、加强传承基地建设

我区还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有利资源,加快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建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和非遗陈列室,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普及活动,编辑出版非遗项目普及教材。目前已认定两家文化活动中心分别作为绵拳和上海花样经的区级传承基地;建立上海港码头号子工作室和陈列室、郑树林上海花样经民间艺术工作室、徐少华上海扬剧小调工作室,已编辑出版《绵拳》、《社区布艺画》、《江湾面花》和《花样剪纸》等乡土文化教材。

上一篇:杨浦区非遗工作情况介绍 下一篇:杨浦区非遗工作情况介绍